欢迎光临196体育网站!196体育简介 | 联系196体育

196体育工厂-专业生产加工、定做各种金属工艺品

国内金属工艺品加工专业厂家
全国服务电话 全国服务电话 400-123-4567
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全国服务电话:400-123-4567

传真:+86-123-4567

手机:138 0000 000

邮箱:196@dlrclc.com

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南路196号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530、980、623——还有多少战友记得这三个数字的意义?
发布时间:2023-12-15 11:49 来源:网络

  196体育官网530、980、623,一串密码。这组密码是那个时代的音符代码。530工程、980油库、工程兵623部队。这组密码是时代赋予那代军人的使命,书写那代士兵战胜雪域高原的恶劣气候环境,用稚嫩的一双手脚和脊背,顶风冒雪建设530工程和980油库,为新的军地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翻开那历史的一页,回顾那段艰苦岁月,心中依然是热血沸腾斗志不减……,谨以此文纪念530-980油库开工建设50周年!纪念我们1973年参军进藏50周年!愿原623部队——我亲爱的战友们健康平安!

 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,谁留下千年的祈盼,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,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;哦!我看见一座座山,一座座山川,一座座山川相连,呀啦索,那可是青藏高原;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,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,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,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……李娜的歌声诠释了青藏高原。

  530工程是周恩来总理,于1972年5月30复的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线建设工程,以其签署日期简称“530”工程。它是20世纪70年代,在号称生命禁区的冰天雪里,开挖铺设输油管线和辅助设施,建成我国首条高海拔、长距离而且能够输送多种成品油的管道设施,是建成川藏和青藏公路后,在青藏高原历史上的又一宏大工程。

  980油库就是530工程的终端工程,它是一个大型的储油罐区,由S个大型油罐(第二期又增加S个)组成的大型军用油库区。

  623是军区工程团的代号:藏字623部队。一个由军区后勤部建筑总队(工改兵、18军进藏的运输团);11师、53师、边防团、工兵305团等部队调入组建的工程兵部队。

  1972年1月,林芝县八一镇尼西沟,汽车独立一营礼堂,军区在此举行了623部队(工程团)成立大会。时任军区政委任荣、副政委天宝和军区后勤部等领导参加了成立大会。向前!向前!我们的队伍向太阳,脚踏着祖国的大地,背负着民族的希望,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,我们是人民的子弟,我们是人民的武装,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……。在嘹亮激昂的解放军军歌声中,军区政委任荣:宣读了决定成立623部队的命令!并举行了军旗授旗仪式!副团长陈振权代表623部队全体官兵,向军旗敬礼!接过军旗,交给二营五连刘春柏等6人组成的军旗护卫队护卫军旗。从此,623部队正式成为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一分子。

  工程团成立军旗护卫队;前排右1刘春柏、左1潘德新、中何X、后排右1钱德福、中王德开、左1邓X久

  623部队序列:团长:崔光裕(来自136团)、副团长:刘昌尧、陈振权;政委:王青山(来自汽车16团)、副政委:陈昌和。

  一营营长:王长义、教导员:马万银(来自11师);辖:1、2、3、4连和机械1连共5个连队,营部机关。

  二营营长:倪德光、教导员:毛贵永(305团);辖5、6、7、8连和机械2连共5个连队,营部机关。

  三营营长:彭铁汉、教导员:王志荣(53师)辖:9、10、11、12连(女兵连)和机械3连(由团直属在拉萨修980油库)共5个连队,营部机关。三营4个连队在林芝县的原始森林中,执行伐木任务,执行伐木任务,为530、980建设供应各式木材和板材。

  团直属单位:警通连(总机班、通信排、警卫排)、汽车连、汽车修理机械加工连、团军需仓库、材料仓库、武器装备仓库(那个年代每位军人都配发枪弹)、百货仓库和军人服务社、团卫生队等为530-980服务保障力量。

  623部队编制特殊,还有号称7场(厂)校等:林芝砖瓦厂、林芝石灰厂、拉萨东郊木材加工厂、汽车修理厂、尼西农场、山南达孜农场、林周煤矿和林芝团部小学,全团军人和职工有3000多人。

  我所在的二营:5连连长:胡炳旭,指导员:严正民;6连连长:高仕祥;7连指导员:扬本生、8连连长:王荣福、指导员:景茂贵,机械二连连长:邓德兴、指导员:牟恩德。全营5个连队,加上营部共6个建制单位。

  营部也是一个小机关,分别设置:卫生所;材料供应管理办公室;工程测绘室;工程统计室;和文件档案室;炊事班和通信班等。

  营长:倪德光、副营长:谢先元和苏荣华;教导员:毛贵永、副教导:员刘荣国;管理员秦挺富,营部任中兴;

  623部队号称7场(厂)1子弟校(林芝小学),7厂是林芝砖瓦厂、林芝石灰厂、拉萨东郊木材加工厂、汽车修理厂、尼西农场、山南达孜农场、林周煤矿,全团军人和职工有3000多人。

  浩大的530工程的980油库建设,催生了藏字623部队的成立。 530-980油库建设的序幕也由此拉开。

  1973年4月5日,是我们这批新兵经过成都-西宁-格尔木-堆龙德庆县,2000多公里长途跋涉,在羊达乡岔路口980工地路牌指引下,车队来到叫德里塘的山沟中藏字623部队驻地。1973年入伍的四川籍新兵,就是623部队主要的兵源。山沟里塞满了密密麻麻的牛毛毡土坯房、铁皮房和帐篷组成的军营,部队新修的那条四通八达尘土飞扬的泥巴公路,分别连通一个个四合院组成的军营。一座接一座大大小小的军营,分布在泥巴公路两旁,直达西郊梯级电站的引水渠(河)边。它们是各个连队、各营部、团部、团直机关、团直属分队、团卫生队的生活和工作区。2000多名指战员就是山沟里的主人,一座名副其实的兵山。

  623部队是建设530-980油库的主力军,980工地施工以连为单位修建一个大型油罐,部队每天都分配有施工任务,一钢钎一铁锤地在花岗石上眼炸石头,把炸开的石头再加工成工程需要的条石和方块石;切削开挖山坡的土石方,再平整成符合工程设计的油罐平面地基,用钢筋水泥打基础,然后用石头砌油罐的外层保护墙,每个油罐占地用巨大来形容。

  工地上车水马龙、人来人往川流不息,碎石机碎石子,解放牌大货车和翻斗车运送木材、石头、碎石和钢筋水泥。搭木板脚手架的、挑石子的、调水泥砂浆的、挑砂浆的和砌油库保护墙的、指战员们有条不紊在施工。

  战友们穿上劳动服、披的垫肩、戴上帆布手套和帆布围要去工地施工。杨伯洪、周延伟、邓良恩、邓礼元等战友抬石头,用双手抱石头、背石头,石头可不轻呢有一二百斤重呢!一步一步地前进,听吧:抬石头战友们哼着四川民歌:太阳出来了啰喂!喜洋洋啰郎啰!抬石头郎朗者!郎者……起!嘿哟!嗨哟!一二、一二……放!

  980建筑工地上,你追我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。不过,那就是最原始的劳动场景,也是那个年代工程兵施工环境的线连战友杨柏洪回忆说:每天都是上顿不接下顿地赶工期,加班加点地施工无怨无悔、流汗流血不流泪。战友们开玩笑说:咱们每天就是开山炸石头,用手中的钢钎、二锤、十字镐和铁锹作武器,与石头泥巴打交道;就是抬石头、背石头、抱石头和砌石头的工程兵。

  980油库工程分为:保护墙、安全警报设施检查和巡查过道、罐体三部分组成。从团、营到连排班都十分重视安全工作,有监督和落实。那个年代的安全保护设施就是简单的脚手架,随着工程进度后期墙体数十米至百米高,危险性也随之增加,如果遇上刮风或者雨雪湿滑,稍不留神双脚踏空就会从脚手架上掉下去,轻则摔伤致残重者危及生命。

  一到起风的季节躲避不及,眼睛、耳朵、鼻子里、嘴里都可能留点沙子;如连队开饭时风沙来光顾,(部队露天吃饭)一不小锅里、饭碗里成了沙粒炒饭了。战友们当年的顺口溜:“山上尽是石头不长草,风沙吹来石仔跑”。

  缺氧、风沙和暴风雨雪、石头、水泥和石灰等打交道;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改变了指战员的容貌,面部和手部脱皮、尔后红白黑相间成为真正的“红二团”。

  罐体的厚钢板,据说是从国外购买的(不生锈),又长又宽的钢板一块一块地焊接组成。聘请有国外的高级电焊技术人员参与工程罐体的焊接、指导和验收。每个油罐都安装有安全检查和防爆装置来保障安全。

  油罐钢罐体除锈和上漆,特别是刷土漆毒性大,又容易引起官兵过敏。预防办法就是戴口罩、帽子、手套和眼镜。但是,土漆导致了大部分指战员,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。从面部和手部位开始,再到全身皮肤红肿,起水泡,那个瘙痒难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。如果导致感染严重,甚至引起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,必须马上送医院救治。即使痊愈后皮肤会留皮纹或色斑。据原8连战友杨伯洪回忆:连队战友们土漆过敏发热难耐,晚上都跑到电站引水渠,跳入冰凉的渠水中浸泡降温,皮肤上起了水泡甚至都不敢穿衣服。拉萨军区总医院病房住满了土漆过敏的指战员。

  罐体保护墙圆形顶部钢筋混凝土结构,再覆盖土石方让油罐区与山体融为一体,库区也进行绿化,油库重地严防烟火!军事重地严禁入内!

  1979年5月,历经数载的艰苦努力,指战员们辛勤劳动的劳动,终于迎来了530-980油库任务的完成和验收,剪彩喜迎输送的燃油注入库区的油罐里。庆祝现场指战员们流下激动眼泪,舞动手中的旗帜、帽子;抛起手套、垫肩等欢呼雀跃!

  数载辛劳指战员患上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,关节程度不同的损伤和病痛,有的战友身体伤残,还有的付出了牺牲。工程兵为军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,呈献那个时代的杰作-530-980油库,书写了高原工程兵新的辉煌!

  李义忠:1972年12月入伍,先后在军区56190部队和第三野战医院,解放军第41医院工作。多次参加军区医疗保健任务,到各军分区,各边防部队及边防哨所。常参加各边防部队进行抢救治疗工作。